在《雍正剑侠图》这部作品中,四位出类拔萃的老剑客,因师承同门,合称为“大清国四大名剑”。他们分别是谁呢?
第一位是“镇古侠”董乾董化一;
第二位是“碧目金睛佛”姜达姜本初;
第三位是“八卦太极术士”张洪钧;
第四位是“珍珠佛”董瑞董霞光。
是的,没错!他们正是这本书中的第一号书胆——“镇八方紫面昆仑侠”童林、童海川的四位师尊。
那童林究竟是谁的弟子呢?
展开剩余74%童林有两位师父:一位是“谈笑清居无极子,清风剑客”尚道明;另一位是“爱莲居士太极子,太乙剑客”何道源。此外,童林还有一位师伯和一位师叔。师伯是“普渡群生元极子,太虚上人”庄道勤;师叔则是“洞察乾坤支极子,九宫真人”古道远。
这四位师尊,都是“太极八卦术士”张洪钧的弟子,被江湖人称为“四小名剑”。为什么他们被称为“四小名剑”呢?原因正是他们四位的师尊赫赫有名,合称“四大名剑”。
回想当年,大清朝成功统一中原时,董乾、姜达、张洪钧、董瑞四人因战功卓著,获得了顺治皇帝的亲自封赏,成为了“护国四大剑客”,也被人称作“大清国四大名剑”。那么,究竟是怎样的英勇事迹,让他们四人获得如此殊荣呢?
原来,他们四人曾在关键时刻救过皇帝的命!
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功绩都能得到“护国”二字的封号,必须得有定鼎天下的功劳才行。实际上,简单来说,他们的贡献就是:他们曾在危急时刻保护了顺治皇帝的性命。
在满洲人入主中原后,许多汉人心怀不满,反清志士不断涌现。顺治皇帝统治时期,一天,皇宫大内闯入了三名刺客,他们都是僧人,江湖上称之为“三了上人”。这三人可不是等闲之辈,个个武功高强。老大是“一目了然僧”荆立堂,老二是“通法上人”了因,老三则是“大肚子岩石佛”了义。三人联手,连皇宫守卫都束手无策,顺治皇帝险些被杀。
就在此时,董乾他们师兄弟四人及时出现。原来,董乾四人是“保清派”成员,受清廷召唤驻守京城,专门负责剿灭反清武林人士。于是,“四剑”与“三了”的对决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。
一开始,双方并没有直接动手,而是尝试通过言辞劝说对方。这并非巧合,因为这两派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,他们之间的渊源复杂。
“四剑”来自“金腮罗汉一尘僧”袁鹤袁大化的门下,而“三了”则是“金顶罗汉”脱凡的弟子。袁大化的师父是“不僧不道”虚空,脱凡的师父则是“半僧半道”虚相,而虚空与虚相又是同门师兄弟。可以说,“四剑”与“三了”有着相同的师门背景。
但正如古话所说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虽然大家是同门出身,但彼此的立场和理念却截然不同。于是,劝说无效后,双方只能动手较量。
如果单打独斗,四位剑客并非“三了”对手,特别是“三了”中的老三——“大肚子岩石佛”了义,实力非同凡响。即使是武功最高的“镇古侠”董乾董化一,也无法与他抗衡。但幸运的是,“四剑”人数更多,并且有大内侍卫的协助,最终他们还是占了上风。
见局势不妙,荆立堂不得不带着两位师弟仓皇逃离。而顺治皇帝也因为这一事件,给予了董乾四人极高的赏识和嘉奖,特封他们为“护国四大剑客”,即“大清国四大名剑”。
或许有人会觉得,所谓的“四大名剑”不过是“四大汉奸”。从汉人的视角来看,他们四位甘愿为清廷效力,确实不乏背叛之嫌。但是,从另一角度看,这四位剑客所作所为,完全符合他们的选择,毕竟,他们的忠诚代表了一个不同的历史立场。
而如果追溯到“镇八方紫面昆仑侠”童林的祖辈,实际上他一开始也曾是雍亲王胤禛的亲信,直到后来发生了背离,才与清廷决裂,成为敌我对立的局面。
如此一来,《雍正剑侠图》所展现的,不仅仅是江湖上的风云变幻,更是忠诚与背叛,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